一、2022年完成工作

(一)就业创业持续推进。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农民工高质量就业和“百日攻坚稳就业”等促进就业专项行动,累计投入就业补助资金1.67亿元,用于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企业稳岗就业。202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3357人,完成年任务46000人的116%;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4397人,完成年任务2800人的157%;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人7842,完成年任务7000人的112%。我市辖区11所高校2022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88.08%,留琼就业率达64.68%。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79亿元,带动就业5514人。

(二)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全面贯彻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18.3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72.98万人、失业保险67.74万人。实施助企纾困政策,全市已缓缴社会保险费1.94亿元、减免工伤、失业保险费2.6亿元,发放应届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扩岗补助557.7万元。拨付36734家企业稳岗返还资金14693.98万元,惠及职工330642人,有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

(三)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基础逐步夯实。扎实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围绕就业创业重点群体,大力组织“订单式”、“定岗式”培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8847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累计2458人。

(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得到加强,多元化矛盾纠纷处理机制基本建立。今年以来,龙华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荣获“全国2022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称号,全市劳动人事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197宗,结案3915宗,结案率93.2%。调解裁决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工资、二倍工资、加班费等共计7130.16万元。全面落实政策法规,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共为8449名劳动者追回工资待遇16674.3万元,移送21起公安部门查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

(五)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人力资源产业蓬勃发展,共审批职业中介活动从业机构124家、人力资源服务备案机构37家、终止经营活动机构35家。持续扩大社保卡一卡通应用范围,实现通过社保卡办理政务服务、住房公积金业务和酒店住宿登记应用,在全市推出2022年“社会保障卡1分钱乘公交”和“社会保障卡椰城惠享季”优惠活动。2022年,海口市新增制发社保卡10.5万张,累计制发社保卡189.09万张,累计签发电子社保卡147.92万张,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到66.36%。

二、亮点工作

(一)大力推进“两园”建设。一是推进中国(海口)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园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运行模式,以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国家高新区创业载体和江东新区创业载体为共建区,形成“一园三区”整体布局,自2022年园区运营以来,留创企业累计达137家,吸纳留学回国人员150余人,实现营收2.8亿元。二是推进中国海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海口分园建设。园区按照“一园两区”模式进行规划布局,在复兴城一区“互联网创新创业园”建有8000平米先导区,在复兴城二区“国际数字港”高标准规划建设5万平米核心区。园区集聚了薪宝科技、趣活科技等7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成为海南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最集聚且产值最高的园区,2022年实现营收60亿。

(二)推动公共就业服务精准发力。一是加快零工市场(就业驿站)建设进度。今年以来,全市镇街已建设“就业驿站”22家(不含高校),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格局,免费为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和用工单位(个人)提供劳务对接等公共就业服务,实现更多有就业意愿人员就业。二是推动跨区域就业协作,实现就业信息互通,推动劳动力跨区域有序流动。与澄迈县、文昌市、定安县和屯昌县等4个市县签约开展“海口经济圈”劳务协作,有效拓宽了劳动力余缺对接渠道。截至目前,已向4个市县发布8期就业岗位,累计480家企业提供10754个就业岗位。三是推进人社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以市委“扩权强区”为契机,将引进人才住房补贴核发事项、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事项下沉到各区属地办理,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公共就业标准化建设试点为契机,推动22项公共就业服务向镇(街)基层延伸,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2022年存在问题和挑战

高质量就业岗位供应不足,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质量岗位和高素质劳动力双短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四、2023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重点群体精准帮扶。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举办不少于30场招聘活动,提供岗位不少于3万个。针对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不少于7场,提供岗位数不少于6000个,全年新增见习人员不少于1000人。统筹指导全市各用人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多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确保全年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外出务工规模不低于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0350人。

(二)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持续深化海口经济圈劳务对接机制。全年计划向文昌、澄迈、定安、屯昌发布本地就业岗位不低于10000个,解决本地企业招工问题。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红利释放力度,全年创业担保贷款总量不低于10亿元。

(三)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我市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化管理水平,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订单式、定岗式、项目式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四)进一步加强就业驿站(零工市场)建设。新建就业驿站(零工市场)9家,持续优化“海口经济圈零工之家”线上零工市场服务平台功能,精准实现劳务供需有机对接。

(五)强化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统筹协调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力量,全力保障我市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定期排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密切关注后疫情时期对我市劳动关系产生的影响,防范劳动关系领域风险事件。

(六)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建立人社、财政、公安、民政、教育、医保等多部门的协作机制,部门间相互配合,数据共享,精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引导有意愿、有缴费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法定人员基本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