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系统
  • 关怀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索 引 号: 00818006-9/2023-01641 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市人社局 发文日期: 2014年01月21日
名  称: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激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改革发展新活力——2014年海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报告
文  号: 主 题 词: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激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改革发展新活力——2014年海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报告

  2013年,海口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沉着应对复杂形势,创新举措合力攻坚,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市人社系统相关部门被评为全国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先进单位、海南省社会保险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公务员统计先进单位,并获得全省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一等奖、全省社会保险财务统计报表工作一等奖、全省社保基金预决算编制工作一等奖、全省公务员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全省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库工作第一名。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工作在全省量化考核中名列第一。在省对市县2012年度考核指标中,城镇万人新增就业人数237人,全省排名第二;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全省排名第一。

  一、真抓实干,积极进取,2013年全市人社工作取得新发展

  (一)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5990人,完成年任务的133%,同比增长11.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3896人,完成年任务的116%;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930人,完成年任务的10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2%。制订出台《海口市促进就业规划(2013-2017)》、《海口市关于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1、拓宽服务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13年,我市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2%,年末实际就业率达90.7%一是加强扶持政策的针对性。采集13843 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基本信息并建立实名制基础台账,简化毕业生档案托管、社保办理等服务流程;实施“千名高校毕业生见习计划”,见习基地扩至77 家,可接纳6563名毕业生见习,全年新增326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拨付见习补贴52.7万元。二是主动对接重点企业。对接23 家重点企业,涵盖高新技术、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等方面,从中挖掘1500 多个岗位推荐给高校毕业生。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结合我市产业特点,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现代服务、IT 等行业所需的技能培训,共开办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班34期,培训3807 人。四是创新就业服务活动载体。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春季和夏季“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服务月”、“夏季企业用工暨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就业摄影展、“高校毕业生到企业观摩”等活动,建立高校公益求职工作站,积极为毕业生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全年全市共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0场,组织1317家单位、17688个岗位参与招聘,3328名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并向国家人社部相关活动网站投送毕业生简历5450份,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五是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放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开展创业指导服务进高校活动,推介创业项目70个,向毕业生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316万元,扶持187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带动763人就业。

  2、实施“春风行动”,积极帮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开展“春风行动”专项公共就业服务等活动,推进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维一体”的工作模式,积极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创业和就近就地就业,全年重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省内就近转移就业9763人,省外劳务输出1167人;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调查登记101130。比如,年初面向农村劳动者举办了“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3233;到乡镇召开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座谈会;组织欢送农民工赴珠三角等地区务工;开展农村与城市就业信息发布平台示范点建设工作,为云龙、演丰计划单列镇等多个乡镇就业信息发布网点配套基础办公设备;深入云龙计划单列镇开展摸底调研、政策宣传、就业前引导性培训、送岗位到乡镇等工作;举办云龙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100个,拟录用130人;扶持云龙镇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向云龙镇被征地农民发放创业政策宣传资料,推介创业项目70个,开设创业培训班7期,组织该镇210名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并组织120人参加家政服务培训,通过系列帮扶,云龙镇富余劳动力已转移就业522人,有就业意愿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92%

  3、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将“就业援助月”与“春风行动”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上门走访慰问、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政策宣传等服务活动,重点向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长期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长期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473人;开发131个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年末有817人在公益性岗位工作。认定零就业家庭16户,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实现动态清零的目标。主动对到期退出公益性岗位的人员和海南优美内衣公司下岗员工进行政策宣传,及时发放失业金,组织参加专场招聘会和职业培训,推介创业项目;对350名即将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就业前引导性培训、创业政策宣传等。全年支付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含社保)补贴、企业社保补贴和一次性奖励金共计3607.9万元,5.9万人次受益。

  4、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就业岗位供需对接实效。踪对接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并深入企业开设就业政策培训班和工作座谈会,按领域、分层次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的用工信息存储、分类,畅通就业供求信息发布渠道,开展优质岗位推荐等特色活动,为大企业与重点项目提供专场招聘、人才引进、委托招聘、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猎头服务等公共服务。同时,依托街道办、社区等劳动保障平台就近就地举办岗位供需见面会;着重做好龙泉镇、云龙镇、演丰镇、永兴镇、灵山镇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信息发布点建设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市场就业服务。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全年共承办“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各类招聘会127场,进场招聘企业5969家次,提供岗位90594个次,50796人次参加面试,拟录用6753人。开展海口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创建活动,制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组织诚信系列讲座和座谈会,建立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档案,各机构负责人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已签署诚信经营承诺书。完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年度审查工作,新增2家机构获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全市获得许可证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23家。

  5、强化职业能力建设,以培训促进就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职业培训管理,结合人力资源市场调研,制定培训工作要点和培训计划,明确以促进就业为重点、提升就业率为目标,依托职业院校和定点培训机构有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比如,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对辖区内的待业青年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动态管理,并依托海南经济技术学校等有利资源,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等全程跟踪服务。同时,我市通过对培训机构年度培训计划、开班信息、补贴申报进行网上公示,以及健全和完善培训抽查、电话回访、定期统计、年检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联合有关专家和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就业专项资金培训任务定点职业培训机构考核认定工作,对市辖35家培训机构进行年检,审批新设立的培训机构5家。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增设养老护理、海水养殖、育婴师、家政服务等10个培训工种,部分培训班在结业当天,就有过半学员被用人单位录用。在东山镇、龙塘镇组织268名农民参加“订单式培训”,已有243人被录用上岗,就业率达91%,实现了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全年共组织16161人参加职业技能或创业培训,完成年任务的135%;组织职业技能鉴定12689, 同比增长101%9978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为79%。市高级技工学校被授予“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顺利完成技师学院的申报工作,并获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6、加强创业引导和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创业政策宣传、创业项目征集推介等工作,扶持完善创业示范孵化基地23家,并加强现有孵化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跟踪服务。比如,龙华区在大同街道大同里社区、中山街道西湖社区、滨海街道八灶社区各新建了一条创业街,优先安排就业困难群体入驻创业,并提供房租费、水电费补贴,以及3年内免缴物业费、卫生费、治安费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新设立市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受理服务大厅、接待室等场所,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定期召开贷审会对贷款额度、期限等进行集体审批,全年共审批创业小额贷款6101万元,扶持769人创业,完成年任务的256%,带动2186人就业,到期贷款还款率为99%。我市共评选10个创业项目参加2013年全省创业大赛,其中获得全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4个,总分全省第一,并获得大赛优秀组织奖。

  (二)进一步提升城乡社会保险服务水平。主要是多渠道抓好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征尽征,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工作规程,确保优质高效的服务;启动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

  1、做好城镇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力度,开通参保登记、基数核定网上申报系统,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和专项稽核工作,2013年新登记参保单位5396家,新增58631人参保。我市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含省本级)分别为47.0万人、45.8万人、23.5万人、23.0万人、38.9万人;全年城镇从业人员五项基本社保基金总收入306546.02万元,总支出287451.60 万元,累计结余175857.66万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1683元,月人均增加156元。做好延续办理未参保超龄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除了解决曾在城镇用人单位工作未参保、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外,还将具有本省行政区域内农业户籍、20111231日前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原用人单位职工纳入政策适用范围。通过悬挂标语、发放资料、现场解答、播放宣传片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工伤保险条例》颁布10周年集中宣传活动;全年工伤认定559例,劳动能力鉴定171例。推行社保档案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在国家人社部、国家档案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工作验收组对我市的检查验收中,获得一致好评。

  2、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通过逐户上门、短信提示等便民措施,加快保费征缴进度,全年全市新农保参保26.5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4万人,参保率均为97%,均按时、超额完成年度参保率95%的目标任务,其中: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6.9%97.6%96.7%97.3%;全市共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10299.92万元,基础养老金发放率均为100%。我市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从85元提高到100元。制订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海口市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协调市财政、国土部门做好2009年至今我市被征地项目、资金和涉及人数的调查摸底工作,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3、进一步提高医保政策的普惠性和保障水平。2013年度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为557401人,完成年计划的111.48%,其中:秀英区参保60812人,完成年计划的102.72%;龙华区参保155732人,完成年计划的102.73%;美兰区参保182162人,完成年计划的119.29%;琼山区参保125326人,完成年计划的116.91%;农垦参保33369人,完成年计划的113.89%。城镇从业人员重大疾病(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肝肾移植)的报销封顶线从26万元提高到50万元。提高H7N9禽流感患者医疗保险待遇,报销比例由85%提高到95%,封顶线从26万元提高到5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住院报销封顶线达12万元,保底报销比例从20%提高到35%,重大疾病最高可再报销10万元,一、二、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90%75%70%,起付线分别达100元、300元、600元;普通门诊报销比例为50%、封顶线为300元。第五次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每人每年248元提高到2013年的280元。出台新生儿“落地参保”新政策。顺利完成居民医保二次待遇支付工作,46名参保患者共享受二次待遇支付650万元,大病实际报销比例达50%以上,其中:7名患者首次基金支付与二次待遇基金支付合计达26万元以上,1名患者达50.9万元。全年城镇居民医保待遇支付58.83万人次,统筹基金支付18731.25万元。

  4、加强社保基金科学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政策法规,加强社保基金稽核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规范基金管理的内控监管措施。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升级改造基金财务软件系统,开发自动储存备份系统,确保基金财务数据安全。严格基金支付流程管理,加强对养老金、抚恤金、丧葬费、个人帐户转移、一次性支付退保等基金支付审核环节的监管;完成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年度考核,与163家定点医疗机构签订2013年度城镇居民医保合作服务协议,严格按协议审核支付医疗、工伤、生育、城镇居民医保等基金,严防不符合手续、规定和支出标准的医保项目支出行为;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审核住院42663人次,扣除不合理开支498.93万元。升级改造居民医保社区定点医疗机构联网结算系统完成专家远程考评病历系统的开发建设;完成医保基金智能监管平台数据试运行工作,提高审核监管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科学编制2013年度社保基金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定期分析社保基金运行基本情况,确保基金当期收支基本平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对166家用人单位进行社保费专项稽核,已责令83家企业整改并收缴社保费605万元。

  (三)稳步推进人事人才工作

  1、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管理,全市717家事业单位25516名人员履行了聘用合同签订手续,分别占应推行聘用制单位总数的95.4%和人员总数的98.5%。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制度的实施。强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报备制度,规范有序地对人员招聘进行动态管理,全年共有35家事业单位实行公开招聘计划审核备案,招聘岗位701个,中:有18家单位264名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方案获准实施,已有16家单位完成招聘工作,核准公开招聘拟聘92人。同时,监督指导区级人社部门做好区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配合市教育局完成2013年度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招聘工作,共招聘免费师范生30名安排到市直属学校任教。举办2013年度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干部培训班,提高各单位人事干部落实公开招聘制度和人事管理业务能力。全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平稳实施,没有出现违规招聘、违规进人的问题,社会舆论反映较好。

  2、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成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试点工作,完成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过渡,共过渡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86人、一级专业技术人员7866人、二级专业技术人员4340人;评审通过正高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138人、二级教师74人。按时完成教育、工业工程、建设工程、农业等系列的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深化非公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印发《关于做好海口市非公经济组织职称工作的通知》,建立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网上咨询服务”通道,提高职称服务质量。开展大中专毕业生起点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人员流动确认工作,共认定536人。协助省厅做好千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的推荐工作,共推荐8人。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规范化工作,出台《海口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内部等级任职条件指导意见》,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系统,提高岗位设置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完成对367名事业单位人员的岗位调整工作。

  3、进一步规范公务员管理。完成2012年度我市新招考的7家单位46名公务员报到手续办理工作;配合省人社厅完成我市2013年度公务员公开招考工作,共招录公务员103人;指导10家单位面向全国或全省公开选调公务员43人。办理公务员调动(交流)73人、公务员登记和转正定级223人、市政府人事任免手续218人。同时,积极推进全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探索正科级领导干部和乡镇公务员培训的新路子。以“需要什么补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继续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公务员网络在线学习培训,共设定22门课程、50学分,全市7962名公务员参加在线学习,参训率达95%以上。其中,美兰区公务员在线学习的参训率、学分完成率、考试合格率均达100%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基本功训练和普通话培训测试,我市获得全省公务员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开展以“转换角色,适应履职需要”为主题的公务员初任培训,我市2012年新招录的105名公务员均参加了培训;举办新晋升正科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79人参训;举办公务员管理业务培训班,全市公务员单位105名人事干部参训。搭建公务员学历提高平台,对具有相关资质的公务员(含“参公”人员)开展大专以下学历升专科和专科升本科学历教育工作,提高公务员学历层次、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做好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库工作,完成对全市302家单位7372名公务员信息的登记备案,通过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的审核验收,我市名列全省第一,被评为优秀单位。市公务员局因多项重点工作成绩突出,被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

  4、扎实做好工资福利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带薪年休假制度。完成2012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年终奖、奖励性绩效资金、带薪休假资金和市县经济发展指标考核奖励费的审核发放工作。完成20122013年度(410月)机关事业单位300/人·月的高温补贴审核工作,并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区津贴标准。继续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我市最低工资标准从1050元提高到1120元,每小时工资从9.2元提高到9.9元。做好2013年我市990家样本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并对市属175家企业工种(岗位)工资水平进行了普查和抽样调查,向社会公布744个通用性、可比性较强的工种(岗位)工资指导价位。琼山区完成了原琼山市工资拖欠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工作,全区139个单位、8893人的工资拖欠资金已全部审核发放完毕。

  5、做好军转干部计划安置和解困维稳工作。根据全省军转干部安置工作部署,通过前期调查摸底,掌握市属各单位及各区军转干部接收需求,采取双向选择与指令性分配相结合的办法,以军转干部考试考核综合成绩、个人填报志愿和用人单位需求情况相结合的安置方式,按时完成省下达我市的99名营职以下(含技术级)军转干部及随调家属的接收安置任务,其中:安置军转干部94人、随调家属5人;安置比例为:市直党政群机关约占15%,公检法司系统约占20%,“参公”事业单位约占20%4个区约占40%,“非参公”事业单位约占5%。制定并报请市政府批准《海口市2013年驻市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方案》,落实事业编制岗位安置随军家属就业26人、国企岗位安置就业9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6出台《海口市再就业企业军转干部管理意见》,多次举办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座谈会,及时掌握该群体动态、化解矛盾,全年共为272名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发放困难生活补助508.1万元,为54名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缴纳五项社保费85.2万元。我市困难企业军转干部未发现聚集上访活动,该群体总体保持稳定。积极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报到落户、档案管理、医保关系接转、年度认证、保障房申请调查、节日慰问和座谈等工作。

  (四)积极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全市推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五星”考评标准管理,调整我市及各区劳动保障监察、劳动用工和集体合同审查备案的管辖范围,实行属地管理,并制定出台《海口市关于构建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行农民工工资月发放制度,开展规范劳务派遣行为专项行动。继续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收集用人单位信息29748家。试行网上办案模式,劳动监察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取证、后续处理、审批等程序均通过劳动保障监察网络操作,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办案透明度。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建筑领域专项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保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物业管理行业依法用工知识培训等系列活动,并联合市公安、工商等部门,发动检查人员579人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检查行动,采取重点检查与普遍检查相结合方式,对我市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进行全面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职介机构。比如,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发生过劳资纠纷的企业及施工单位进行常态化的定期检查监控,2013年该区劳资纠纷案件数量、涉及人数、涉及金额分别同比下降63%82%85%。又如,海口综合保税区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率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率均达100%,该区建筑工地全年没有发生农民工工资投诉案件。2013年,我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共接待群众来访4389人,来电12452次;执法检查各类用人单位4417家,涉及劳动者67780人;受理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480件,结案458, 结案率达95%;处理突发事件153宗,涉及劳动者12379人;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16035份;经举报投诉立案调查,共为5336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2124.4万元;督促37家用人单位为502名劳动者补缴社会保险费86万元;督促241家用人单位为1114名劳动者补办用工登记;办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入手续144笔共计4395万元,退还125笔共计4890万元,并针对4宗拖欠工资案件,已从保证金中划支204万元用于垫付189名农民工工资。全市小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分别达80%95%以上;已有2890家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覆盖职工10.5万人。完成海口市市政工程开发公司、海口市交易中心、海口市基地蔬菜公司共126名企业改制职工的安置工作,涉及安置资金 470万元。加强人事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办理工作,建立立案受理大厅,完善档案库,进一步提高仲裁服务水平,全年新增立案942件,结案982件,结案率达100%,调解裁决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工资、补缴社保费、二倍工资、加班费等共计933万元,较好地维护了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市在全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效能建设督查中被评为优秀。

  (五)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规划建设,完成对全市12个社区服务平台的总体规划工作,完善全市基层就业社保服务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启动云龙、演丰计划单列镇就业社保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平台建设的标杆作用;落实中央财政下达琼山区“14镇”就业社保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申报秀英区、美兰区作为2014年国家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试点单位。秀英区建成海秀镇新村就业援助示范点,天海社区、东方洋社区成为市级充分就业模范社区。加强经办队伍建设,积极配合市改创办民政小组拟定《海口市城市社区网格管理员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范围界定、人员产生和管理等,继续做好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系统整合和数据整理工作,扩展社区业务服务,协调各部门开放系统接口实现数据交换,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推广应用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和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认真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工作,动态管理城乡各类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拓宽信息系统覆盖面。开展“我为群众办件事”领导干部集中大下访工作,认真做好全国“两会”及博鳌亚洲论坛期间的信访维稳工作,组织参加市委书记市长大接访活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积案化解,维稳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全年共受理、分转、答复、督办、反馈群众来信104件,接待群众来访126人次,办理网络问政168件;受理“12345”热线办件254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我局在全省人社系统信访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依托新改版的市人社局门户网站,建立集信息发布、政务公开、百姓咨询、群众办事等于一体的网络人社,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拓宽普法宣传渠道,联合海口交通旅游广播于每天早、晚黄金时段专题解读人社政策法规,共播出72个专题425期节目,各局属单位和相关领导定期上线,增强了市民对人社政策法规的知晓度。完成海口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规划的评估工作,认真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调查统计和综合规划工作。积极协调推进19大项、52小项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事项进驻中心工作,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工作规程,规范一次性告知等工作制度,压缩审批环节,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套程序运作、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个窗口送达”。对主要领导过于集中和繁琐的财务、人事等权力事项向分管领导适当放权,并把机关的部分权力下放到二级单位和4个区人社局。认真落实《局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党组会议制度》、《局机关财务管理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强化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凡涉及公务员招考和调任、事业单位招聘进人、军转干部分配安置等敏感业务,以及重点项目建设、人事安排、大额经费开支等都由局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完善工作执行的督查机制,继续推行领导班子、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和4个区人社局负责人每月工作汇报制度,及时解决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市人社系统《行政执法预警和督查暂行办法》和《行政过错倒查暂行办法》的实施,做好定期督查督办和信息化预警工作,切实提高全局依法行政水平。实施重点工作考核办法,将工作目标、排名与干部推荐、提拔、调整、奖惩挂钩,真正使干部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完善竞争上岗、交换轮岗机制,切实提高人社系统的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

  二、认清形势,应对挑战,增强做好人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实施扩大就业和人才强市的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用工需求减少,我们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就业结构,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潜力,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同时,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对人力资源在素质上、结构上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的发展战略,加快拓展人才的成长空间和创业舞台,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当前,我市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问题更加突出,结构性、行业性、季节性“招工难”的问题依然凸显;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因此,各级人社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民生保障和人才服务作用,加快实施就业优先和人才强市的发展战略,不遗余力地抓好人才资源开发,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互促共进,为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是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来看,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必然要求以更高水平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解决收入分配、劳动关系、政府人事管理领域的难题,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城乡发展不平衡、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社保经办机构基础建设滞后,人员数量、结构、素质与当前的繁重任务和工作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既要讲效益,同时也要讲公平。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增加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的再分配,使人民群众收入得到调节,社会公平正义得以实现。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问题上,近年来,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和仲裁部门通过一系列有影响、有成效的管理创新手段,劳资纠纷高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我们应当看到,在我市产业结构尚未调整到位的情况下,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和监察执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代表的劳动者诉求日益多元化,比如,工程项目仍然存在层层分包问题,容易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部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退休人员等群体要求增加待遇的矛盾隐患依然存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基础还不够稳固,维稳工作压力较大。对于上述问题,各级人社部门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尤其是要从源头和制度上把握劳动保障纠纷产生的基础,积极做好劳动保障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工作。

  三是从人民群众的期盼来看,加快实现体面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是新形势下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人社部门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保障民生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保障事业向政策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加高效、运行更加稳健方面迈进,使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前我市社会保障还处于适度保障的阶段,相关待遇水平与当前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还不相适应。此外,由于医疗卫生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健全,药品生产和流通体制监管还不够完善,药品价格虚高,医疗机构由于市场竞争而过于追求高精尖技术设备的使用等原因,导致群众“看病贵”的现象,也给医保基金带来了一定压力。同时,人人拥有一份工作仅是就业工作的基本目标,从长远来看人民群众要求的是稳定就业、素质就业和体面就业,我们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新期待,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通过突破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和待遇,强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形成具有海口特色公共就业社保服务新模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保期待和更高质量的就业需求。

  三、突出重点,主动作为,推动2014年人社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2014年,全市各级人社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就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和劳动关系调整的各个环节,努力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

  (一)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人社改革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民生工作总思路。结合人社工作实际,“守住底线”,就是要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突出重点”,就是要切实解决好就业这个重大民生问题;“完善制度”,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各项制度建设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民生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引导舆论”,就是要使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二)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要进一步落实就业政策,丰富就业专题服务活动载体,积极举办各类现场招聘会,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三大群体就业。全年计划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90%以上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目标。加强中心城市家庭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结合产业发展需求,逐步完善以企业岗位提升培训为主体、职业院校培养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参与、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有机结合的定单式、定向式的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对培训工作的网络监控管理,提高培训实效,提升就业稳定性。全年计划组织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1.2万人。按照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抓好基层平台建设,力争年内每个区均有 2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加强非公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审批管理和诚信评估,树立12个人力资源服务诚信品牌机构。

  (三)统筹城乡社保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大社保扩面征缴和稽核工作力度,继续做好社保卡发放工作,全年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8%以上”的目标,力争我市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指数全省排名前三。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做好我市历年被征地项目、涉及人数和资金测算等情况的调查摸底、整理汇总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及具体的经办规程,配齐经办人员,扎实做好经办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落实到位。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建设。做好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工作改革。加快医疗支付制度改革,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考核的规范性并建立年审制度,完善医保执业医师库。开展省内跨市县就医的直接结算。进一步规范工伤案件调查核实制度,科学做好工伤认定工作。严格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精确做好社保基金预决算工作,加强社保基金收支核算及数据统计分析,加强对各项社保基金征缴、支付和管理情况的督导检查,切实维护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四)深化人事人才工作。要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配合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严格落实公开透明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理顺和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机构信息档案,不断完善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系统建设,在全市形成四级信息化管理体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信息网络化管理平台。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探索建立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做好公务员公开考录和选调工作, 继续完善公务员管理相关制度建设,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以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人事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公务员管理业务培训、学历继续教育、全员网络培训等工作,切实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做好公务员工资试调查和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完善企业工资制度,科学发布企业工资指导价位,适时调整并落实最低工资标准。

  (五)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进一步激活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实效,落实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五星考评”目标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我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和行政效能,抓好常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与突出重点的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禁止使用童工、维护女工权益、农民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缴纳等内容的全市性专项执法检查,尤其要针对岁末年初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多发、易发的季节性特点,积极组织劳动监察力量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准备,确保快速响应、有效处置,确保实现“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全市小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分别达80%95%以上”的目标探索完善人社、公安、建设、工商等部门联合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的工作机制,推进省、市、区三级监察机构之间的执法联动,提高监察执法效率。加快人事劳动仲裁庭建设,创建全省一流的仲裁服务场所,进一步提高仲裁办案质量和效率,确保结案率达90%以上。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海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版权所有:海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11

地址:海口市秀英区长滨三路9号市政府第二办公区16号楼4楼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24172 举报邮箱:srsj@haikou.gov.cn

琼公网安备 46010502000205号 琼ICP备06003946号-3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